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宫阙有韶华第51节(2 / 2)


  唐昭仪转身往回去,刚迈出院门,耳边响起一声轻嗤:“说得好听,指不准在皇上跟前说了什么呢!”

  唐昭仪诧然看去,说话的人叫榴锦,乃是宫里拨到她身边的大宫女。

  “这话怎么说?”唐昭仪不解道,“那是御前的大姑姑,行事必是有分寸的。”

  “这是您对宫里还不熟。”榴锦作势扶住她的胳膊,压着音徐徐道,“这位大姑姑其实也是去年才进宫的,听闻原本还是秀女,不知怎的去了尚宫局,又被调到了御前。皇上待她可不一般呢,就连后宫里头都说,这位迟早是要进后宫当娘娘的人。”

  “……哦。”唐昭仪面显恍悟,思索着点了点头,“倒也不稀奇。大姑姑生得貌美,性子也柔和,又在御前侍奉过,想来是该合皇上的心意。”

  “娘子想得可简单。”榴锦神情复杂地看她两眼,“奴婢是觉得,您该防着大姑姑一些。她既自己有心得宠上位,必定视六宫为敌,您若没点防心,指不准要吃什么暗亏呢。”

  “不会吧……”唐昭仪思索着,笑说,“我瞧大姑姑不是那样精于算计的人。”

  “您这话可错了。”榴锦摇一摇头,“能在御前做掌事的,哪个不精于算计?”

  第52章 柔情蜜意(但回宫去她的小厨房就没关...)

  又过几日, 宫中迎来了大公主的百日礼。

  百日向来是个大日子,大公主又是今上头一个孩子,这场庆贺便办得格外隆重。

  太后在颐宁宫设了宴席, 宫嫔都到了, 命妇也到了不少。在外南巡的皇帝虽无法赶回来,却早半个月就着人备了厚礼回来, 沿路所见的奇珍异宝足足装满了几只红漆大箱, 大公主今日所穿的小衣裳便是用这趟送回来的云锦做的。

  席上人人都挂着笑容,太后对这个孙女很是喜欢, 亲手抱了她好一会儿。后来,还是贤昭容怕太后累着,上前笑道:“这孩子最近长得快,沉得很, 太后娘娘别累着, 交给臣妾吧。”

  “哀家还没那么老呢。”太后笑睇她一眼。

  贤昭容一想也是, 太后还不到四十, 便又改口:“太后娘娘总要先吃些东西。”

  “也好,也好。”太后终是应了,将孩子交给贤昭容。贤昭容便先退去了厢房,想着要哄一会儿孩子, 自己也可歇一歇。

  两名乳母随着她出去, 迈进厢房门槛, 贤昭容却见房中还有一人。

  “仪嫔娘娘安。”贤昭容垂眸福身,抱着孩子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。

  仪嫔曾拿这孩子的去留威胁过她,逼她开口求皇上让她回来。那事她虽办了, 心下对仪嫔的芥蒂也自是有了。眼下见仪嫔凑过来,贤昭容颇有些不安。

  仪嫔却蕴着笑:“今儿个昭容和大公主是宴席上的正主, 何必这么多礼?来,我们坐着说说话。”

  贤昭容没做声,将孩子交给了乳母带去隔壁的房里歇息,自己进屋与仪嫔一道在茶榻边落座,淡声问她:“不知仪嫔娘娘何事?”

  “昭容态度冷淡,这是对往事存怨了。”仪嫔道。

  贤昭容不料她会说得这样直,面色一紧,垂眸:“臣妾不敢。”

  “昭容别怪本宫。”仪嫔说着,叹了一声,“昭容是尚寝局出来的,比本宫更知宫里跟红踩白的事有多少。本宫实在是在行宫里被逼急了才不得不出此下策,只是为回宫罢了,并无真要抢走公主的意思。”

  这话,贤昭容半信半不信,只轻声说:“都过去了。”

  “是,都过去了。”仪嫔笑了笑,“但如今还有个事,本宫还得求你。”

  贤昭容神色微凛,仪嫔即道:“昭容别紧张……本宫既已回宫,此番便断无威逼利诱之意。只是此事所设之人乃是个宫女,本宫不知该如何做,想着昭容是尚寝局出来的,或对这些事熟悉一些,才来问昭容的意思。”

  她这话说得很是诚恳。

  贤昭容位份矮她一截,总归也不可能起身就走,略作踌躇,便问:“何事?”

  就听仪嫔一唤:“出来吧。”

  一宫女自屏风后走出,瞧着很是拘谨。行至二人跟前,俯身下拜:“仪嫔娘娘安,贤昭容娘子安。”

  仪嫔并不看她,只看着贤昭容:“也怪我多事,我想着冷宫倪氏与我们也算姐妹一场,自过年起便时不时地接济了她一些银钱,免得她日子过得太苦。结果……”

  仪嫔顿声,目光落在了面前的宫女身上:“也就前两天,差去打点的宫人偶然碰着了她,见她在倪氏屋外鬼鬼祟祟的,就押了过来。本宫原以为她是去偷东西的,随意问了两句,谁知她竟招出了些耸人听闻之事。”

  说罢便跟那宫女道:“你自己说吧。”

  “奴婢……奴婢是想去毒死倪氏的。”跪伏在地的宫女低着头,说出的第一句话就令贤昭容一惊:“你说什么?”

  .

  苏州城里,张俊白日里奉旨出去办了趟差,傍晚时分回到行馆,推门一瞧皇上不在,就知这是又带顾鸾出去了。

  他叫来个宦官一问,果然,那宦官禀道:“皇上听闻近来正有船宴,就带大姑姑去了。”

  “知道了,下去吧。”张俊咂咂嘴,心下舒畅。想了想便径自回了房,研墨提笔,打算将这天大的喜讯告诉宜姑姑,省得宜姑姑天天头疼夜夜生闷气。

  不远处的河道上,几艘木船缓缓驶起。船上皆有舱棚,尚有雕镂,精致讲究。

  眼下天色已半黑,船中点燃了烛台,与河道两旁商铺的笼灯相映成趣。

  各色菜肴早已在船中的案台上布开,船中不必留人侍奉,独有一片祥和惬意。而若有事要唤人来,则在舱门处有个铜铃,伸手拽上一拽,舱外守候的仆婢下人便可入内。

  一只长颈的白瓷酒壶在桌上放着,楚稷拿起来斟酒。斟至第二杯,顾鸾忙道:“奴婢不喝!”

  免得喝完又睡得昏天黑地的。

  他一笑:“这都不算酒,叫桂花米酿,当地的小孩子都能喝着玩,你尝尝看。”

  言毕将酒盏推给她,她抿了口,果然只在清甜间觅得一股桂花味,酒香是几乎寻不到的。

  楚稷自顾自夹了口河鳗吃,尝着不错,又夹一块给她:“还是江南会过日子。京中也有河道贯穿,却不见店家将宴席开到船上。”

  “江南渔民多,打鱼为生,便更离不开船。”顾鸾又抿了口米酿,“尤其苏州这边,皇上别看苏州城不大,河道却有几百条。奴婢小时候在家乡,听苏州去的官员们说过中秋回乡过节的事。据说很多富贵人家返乡后都会包上几艘漂亮的大船,自七月末就阖家都在船上住着,从城内往城外缓缓而行。白日里路过什么地方觉得有趣就停下船来,上岸逛一逛、吃一吃,逛够了再回到船上来。如此一游便是一个月,八月末再各自回去。”

  这样的中秋,一听就别有意趣,楚稷不禁笑道:“那咱们来得不是时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