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7章(2 / 2)


  只见琳娘双眼乌溜溜的,大有精神,“我想着明日就要出发,心里躁躁的。”

  以往都是张铭想要同她说话的时候她已经睡着了,跟只小猪似的,今日两人倒调了个儿。

  他想了想,凑上去对准她耳朵咬了一口,还不忘舔了舔她耳背上的嫩肉,果然一招见效,琳娘缩作了一团,怯怯道:“不行不行,明日要早起,你一弄就许久,不行的。”

  张铭将她抱在怀里闷笑了许久,又下嘴咬了咬她鼻尖及嘴唇,令她又羞又怕,不知哪来的力气,将他往外一推,闭了眼睛道:“相公快睡吧,咱们明日不得赖床的。”又翻了个身,背对了张铭,死死的抿了嘴巴。

  这样一通戏弄折腾,反而张铭睡不着了,他方才被琳娘蹭的有了些精神,试探着将手搭上她的腰间软肉,轻轻抚了两下,见她呼吸轻浅,才失望的放下了手。这傻妞,把人家吊起了精神自己却睡着了。

  次日清晨,天还黑着,张铭一行人就早早的收拾好自己,请人帮忙将东西抬到了县北的码头上,只待客船来此接应。

  等到晨曦微露,船家就来了,见他们已经立在码头等,船东家忙下船和张铭道歉:“张老爷,来时路上起了些雾,行的慢了些,您久等了。”

  眼下天气不冷不热,张铭只当自己领了一家子吹了会风,也不恼,就道:“无妨,是我家人心急了,头一次往京里走,都跟土包子似的早早的起了。”

  船东家从未听过有哪位老爷这样揶揄自己家的,忙不迭的赔笑,招呼船上水手帮忙搬东西。

  来送行的也有几位,严氏祖孙自然来了,秦游带着位小厮亦来了,还有几位张铭在学馆的同窗。张铭依着礼数一一同他们话别,最后登上了船舷,冲诸位挥了挥手,他心里朝着孙家村方向默默的说了句,再见。

  这船不大,是载二十余客的中型船,还要顺路往沧州方向接一户人家,船东家吆喝了一声,就驾船驶出了小码头,进了主航道。

  张铭还说要带着琳娘好好看风景,结果头一位晕船的就是他老人家,好在没吐,就是成日里躺在船厢里不出来,最后听了船娘的话,喝了一大碗苦荞茶,才稍微好了些,因他这么一折腾,船上诸位的离愁别绪便少了许多。

  第三日,还要接的那户人家亦登上了船,他们拖家带口的有十余位,好不容易全塞进了船厢,船东家对张铭打了几声哈哈,便正式上路了。

  因为晕船胃口差了些,张铭一路上清减了许多,等他终于踏上了坚实的土地,才有懂行的接应人告诉他那艘船整体侧偏,是旧船改造的,才会让人晕眩。他撇了撇嘴,换了马车之后,垫着软乎乎的垫子,才舒服的叹了口气。

  距离到燕京,还有半个月了。

  ☆、第71章 燕京

  路上晕的狠了,张铭坐马车时亦提不起精神,好在沿途俱是麦田庄子,也没错过什么惊人的景致。

  眼前就是燕京了,只见一片高耸的城墙,墙楼上立着诸多巡视的守卫,

  在阿良的搀扶下,他晕乎乎的下了车,琳娘面上戴了浅色的斗笠,立在他身侧。城外便有驿站,马车夫与他们不熟,不愿送他们进城,便驾车走了。

  燕京城戒备森严,出去无妨,进去则需要证明,或是有官印或是有居住凭证,本地人士腰间会挂一块褐木小牌子,上面镌了名字及发放铭牌的官府印信。

  张铭这一众人属于外来人口,他无官印,只能托人作保。好在张鉴一早将证书连同补缺文书寄给了他,张铭从行囊里拿出一封薄薄的文书,递给了城门口的盘查官兵。

  近日太子行将大婚,对外来人口的盘查比以往更严,那守卫接了文书,眼里闪过一丝不耐烦,不过京师的守卫素质自然比清河县的守卫高出许多,他翻看了许久,对张铭道:“你拖家带口的这么十余人,全要进去,我一时做不了主,这信上虽有张侍郎所签的姓名,我也不识真伪,且稍安勿躁,我替你等去寻了长官作鉴定。”

  张铭预先知道了此地规矩,虽然今次遇到的情形比他预想的还严苛些,也不至于动肝火,他冲着守卫点了点头,就招呼了琳娘等说道:“咱们找个荫庇处暂且等待一会儿。”

  他们亦从家里带来了些器具,其中就有藤编的小矮凳,不过只有两张,张铭就让琳娘及青青坐下了,自己则和小厮丫鬟等一同立着。

  那守卫去了许久仍未回来,这期间进城的倒有两三家。张铭忍不住轻轻皱了眉头。过不多时,又有浩浩荡荡的十余人坐了马车过来,车夫对着守卫出示了一块小木牌,就对着车轴猛抽了一鞭子,得意洋洋的瞥了张铭这角落一眼,吆喝了一声:“麻利些,里面坐着的可是大人物,耽搁了我们老爷夫人的行程,你们担待不起。”

  守卫看了看小木牌,阿谀道:“小的不知是大人进京述职,快请进去吧。”连马车的帘子亦未翻上一翻,就放了行。

  一溜儿三辆马车,俱快速的进了城门,沿途扬起了一堆尘土,琳娘及青青坐的矮,张铭就往她们面前走了一步,背对着尘土,做了个现成的挡风板。

  等到日头逐渐上来,众人脸色皆不太好,先前的那守卫才急冲冲的跑了过来,后面还跟着位管事打扮的人,守卫先对张铭道了声歉:“劳您等了许久,我也是公事公办,对不住了。”

  张铭点了点头,看周围人耳目正盯着一顶华美的八抬轿子,就从袖子里的暗袋中拿了两粒小银锭,塞进了守卫手中。守卫知道自己欺负了张铭,再接到他这钱,就觉得十分烫手,何况边上还有张侍郎家的大管事正盯着,这一下他冷汗就下来了。

  张铭笑了一声:“守卫大哥你做事公正,是百姓的福气。”

  被他这样一捧,守卫脸色就半红半白,压低声音道了句:“好说好说。”说着退回了一锭银子,将另一粒往自己腰间一塞,就归了原位。

  张铭这才转过身对那管事行礼。这位管事年事已高,胖乎乎的,他眯了眯眼睛对张铭道:“我乃张兰,是张家的大管事之一,老爷吩咐由我领着你们去住所,铭少、三爷,此地不宜久留,请吧。”任谁看了张铭的嫩脸都不能将他和张鉴联系成一辈,这管事亦不能免俗,好在张鉴这一辈的男丁极少,因此岁数虽小,张铭在族谱中也排到了第三,便有了铭三爷这个不伦不类的称号。

  张兰带来了许多帮手,帮他们先行将东西搬去了乾宁街上的住所,张铭将小厮及丫鬟等也打发了去帮忙,他在箱子上一早就贴了封条,不怕有不长眼的人偷东西。

  这样行李先行,张铭便轻松了许多。

  张兰看出他有心逛一逛燕京,便劝道:“府里虽已经置办了许多东西,但也不知三爷您属意些什么东西,夫人小姐所用的东西亦有不少因着怕出纰漏,未曾采买,不如先行往府里去看看?”

  张铭大爱三爷这称号,忍不住笑道:“那便先去府里收拾东西吧,有劳你了。”

  张兰颇有心,让琳娘及青青各坐了一顶软轿,让张铭骑马慢行,张铭还当都城不能骑马,好奇的问了一句。

  张兰便解释道:“城中有四姓人家是可骑马的,不过不能跑马,见了官道上的巡查官兵亦需下马,我领三爷你走商道,便可骑马慢行了。”

  他这人虽胖乎乎的,骑马倒也不赖,有模有样的,和张铭并行,就一路往城中乾宁街过去了。

  张铭瞪大了眼睛看燕京的风貌,这里比起沧州更高出数倍,不仅道路拓宽了两倍,连摆摊的都少了许多,沿街倒有不少铺子,还有拔地而起的酒楼票号,花街柳巷自然也不例外,从城郊往城内走,免不了会经过那么一两条,远远的就能闻到些甜腻腻的脂粉气,不过眼下是白天,俱合了门窗,寻常人难得一窥。

  磨磨蹭蹭的骑着马一路走,就到了乾宁街,这一片住了许多京中官员,屋子反倒比之前看到的旧些,俱是灰瓦白墙,高门大院。

  途中路过一座大院,上面挂了个书了“张府”二字的褪金牌匾,门口不过立了两位看守,皆目不斜视,见到张兰,才稍微有了些许变化——站的更直了些。

  张兰也不领张铭进去,反而轻声解释道:“府里不日要办喜事,眼下老爷夫人正忙,三爷不如等用夜饭时再来拜访。”

  张铭听说要办喜事,便大为惊奇,不过他怕贸贸然问话出纰漏,就点头闭嘴。继续跟着张兰往东走。

  等他终于见到张鉴准备给自己住的院子,只能用一句话形容:“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。”这院子大小不输张家本家的院子,看着还新上一些,乱入一句广告就是“大周朝轻奢风古典大院,你值得拥有。”

  饶是张铭一贯淡定,嘴也不免张成个o型,好不容易住了嘴,跨进了院子的大门,见门关上了,他才下了马急问张兰:“这院子大成这样,怕是不妥。我家总共三口人,算上丫鬟小厮也不过十余口。哪里用得着这样大的屋子?”

  张兰赔了个笑脸道:“这是老爷的吩咐,我等不过是照做罢了。一时里要换也给老爷添麻烦,三爷您就住下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