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2章(2 / 2)


  雪幕里慢吞吞的朝常春的草棚走去。他神色寂寂,也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  大概半个月前,他又和常春一道去了趟清河县,原本是想和酒婆严氏正式将铺子过户,顺便让常春帮着他去看看马,回程时却遇到了个怪人,那人拦住他就讨钱,还说了些神神叨叨的话。

  “我在这县里守了你许久啦,上回那药还好使么?”

  “请问,你是?”

  那人一身邋遢,笑道:“救命恩人也不记得了么?”

  张铭只道自己遇到了个撒泼乞丐,就要甩开他继续跟着常春往前走。结果就听得后面那人嘻嘻笑道:“占了别人的身体却心安理得,你可真是心大呀。”

  张铭暗自心惊,就要转头去追那人,却只看见个背影,速度极快的一拐一拐,没入人群,再也找不到了。

  那之后,他仔细梳理了记忆,才想起来当初确实有个赤脚郎中用药将他救活了,只是那时原主还没死,他还没穿过来,自然就不认识那邋遢人了。等他强忍着心里不安回到家里,看到厅里立着的两个牌位,只感觉有人盯着自己,突然心里就凉了半截,和琳娘之间也不复以往,有礼而谦逊,反倒有了几分原主的影子。

  正在自家门口磨刀的常春已经看见张铭提着东西来了,却不知他为何立在风里,独自想着心事,整个人都飘忽起来,就放下手里东西,走到张铭跟前,拍了拍他肩膀,“张秀才,你站在这风口做什么?”

  张铭猛的反应过来,尴尬一笑:“有些事情未想清楚,一时间恍惚了。”

  常春接过他手里东西,不以为然道:“你如今日子再好过不过了,有什么想不清呢,还是快些吃饭,好继续跟我学骑马。”

  张铭勉强点头,跟着他进屋,两人就着咸肉吃茄饼。常春不爱喝茶,却有些嗜酒,就烫了一大壶酒,给张铭也倒了一碗,他为人寡言少语,往常多话的张铭近几日也有些沉默,一顿饭倒吃的静悄悄的。

  窗外风雪越发大了,常春用干草将他这草棚的缝隙塞住,转头对张铭说道:“今日你是学不成了,我那两匹马年纪都大了,还受过伤,禁不住这天气。不如趁着天亮,先回去吧。”

  张铭沉吟了一会儿,说道:“我中意你这的酒,再待一会,兴许一会雪停了,路还好走些。”

  常春不疑有他,他已许久未和人雪中饮酒了,就又从床板下扒出一坛酒,在炉子上烫了起来,

  他沉默了许久,开口道:“我和你相交这么久,也算熟悉了,你算得上君子。这一时找不到说话的人,不如就趁着今天,同你说说我的往事吧。”

  张铭正沉浸在自己思维里不能自拔,却听得常春要说自己往事,他原本就有些好奇这人的过去,就回了神,笑道:“常大哥且说说吧,我是一定会替你保密的。”

  常春饮了一大口酒,深吸一口气,低声说了起来。

  ☆、第25章 豁然

  他的身世有些狗血,不过是这朝常信大将军的外室子,娘亲是个鞑子女人,当时作为战俘被常信的属下送给常信纾解用的。

  鞑子女人身体柔韧又狂野热情,虽然不是处子,床上功夫却不是燕京那些养在闺中的大小姐能及得上的。常信当时年轻,食髓知味,就坏了规矩,班师回朝时悄悄将她藏在送货的牛车里,带回了燕京,买了外宅,将那鞑子女人安置下了。再之后,女人十月怀胎,好不容易生下了常春,那时候他还不叫常春,叫狗杂种。鞑子女人和大周人语言不通,日子过的艰难,时不时就对着孩子拳打脚踢。而常信,重新回到了他所中意的觥筹交错之中,自然乱花迷眼,早就忘了自己在军中宠爱过一时的女俘虏。

  事情的转折在他十三岁那年,他已经流落街头很久了,至于他那个狠心娘,早就因为酗酒死了不知多少时候,没人在乎他身体里还流有这朝里那位常信将军的一半血液。

  一个长相妩媚讨巧的女人在一群流氓的窝里找到了他,带他去了一间大屋子,给他吃了许多好东西,让人帮他洗澡,换上新衣服,让那屋子里的许多人叫他二少爷,有个中年人来见了他两次,最后给他起了名字叫做常百战。浑浑噩噩了数月,他才醒悟,原来自己是被抓回来做常大少爷的垫背,要代替他作为常信的儿子去戍边。他不过见过那气势威武的中年人数面,吃了他几碗米饭,就要代替他最心爱也最扶不上墙的儿子上战场去了。

  他也想过要逃,被抓了两次之后,也就老实了。

  直到他终于站到戍边的行伍之中,和一群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办法才参军的人一起,反而觉得自己自由了。有个人拍了拍他的肩,他转过头一看,那人长相平平,冲他笑的灿烂,露出了一口大白牙:“嘿,我叫春生,你叫什么?”

  那之后,他们在边疆守了许多年,期间学会了骑马射箭,吃喝嫖赌。春生看着憨厚,却很厉害,甚至混成了百夫长,至于有名无实的常二少爷,虽然年纪小,但天生神力,也混成了个十夫长。他们只要再熬上一年,就能回乡了。

  一年后,常百战牵着两匹瘦马,趁着天黑,逃出了预备回朝的军营。他面无人色,咬紧了牙关一路跑。

  “你那时候为什么要逃呢?”

  常春一笑,说道:“你是读书人,比我聪明的多,怎么会不明白呢?我那时也算了立功了,要是回燕京,他们是不会让我自由自在的过日子了。”说着就自嘲一声:“那时候我可还是常二少爷呢。”

  张铭总觉得中间缺了些什么,又问:“春生呢?他和你战友情那么深厚,知道你逃了,不是会着急么?”

  常春喝了一口酒,叹了一声,“六年前的寰边之战你大概不清楚,春生就是在那场战役中死的。我那时候年轻,想着挣头功,就杀的太猛,他为了救我突围,才会葬身边疆。”

  “我从小到大,只有春生一个兄弟,他对我最好不过,我无以为报,就将自己名字改成常春了。”

  “他才是真心爱国之人,却因为我抱负尽毁。”

  “春生是孤儿,只知道自己从前家在沧州,我就想替他跑一趟,路过这里的时候被里长救了,这才在他家安定下来。”

  张铭听了这样一段往事,心情颇不平静,最后灵光一显:“你那两匹马,莫不是……”

  常春笑笑:“是的,正是我和春生当年骑过的战马。春生的尸首在乱中遗失了,我只能给他立个衣冠冢,当时偷了那两匹马算留个念想。”

  张铭替自己倒了碗酒,又给常春倒了一碗,他喝了一口,只觉得辣口又苦涩,又开口道:“我委实没想到,你竟然有这样一段往事。”

  “不过是戍边军中最寻常的事罢了,是我逃出来,你才觉得不寻常。”

  两人又喝了些酒,张铭已觉得昏昏沉沉,却听到一阵急促的叩门声音,他看常春伏在桌子上睡了,就起身去开门,只见一个矮个子小孩儿站在门外,撑了把伞,冻的瑟瑟发抖,她抬头看着张铭,眼圈儿通红,“姐姐不好啦。”

  张铭一下子酒醒了大半,将常春家门关上,连忙问道:“什么?琳娘怎么了?”

  青青拽了张铭就往家跑,“下午姐姐就说不舒服,去睡了,刚刚起床时,床上全是血。”

  张铭一听这话,大概猜到是什么,但他关心则乱,且听青青的描述知道琳娘那恐怕动静不小,就有些急了。

  待他们跑到家里,张铭急匆匆去房间看琳娘,只见她白着脸在喝热水,看到青青就骂道:“我都说了没什么事的,你倒是跑的比兔子还快呀。”

  青青从没被她这样骂过,将头一缩,反而躲到了张铭背后。

  张铭有话要和琳娘说,就转过身吩咐青青:“你去烧些热水,小心别烫了自己。”青青得令,就跑出去了。

  琳娘见只有张铭在房里,反而有些尴尬,“是我癸水来了,不碍事的,前几天就有动静,不过不多,这事儿本来也不该和你说的。”

  张铭松了一口气,说道:“青青跟我说你流了许多血,床上也全是,让我看看。”